因特网的发展史 icq发展历史

因特网的发展史 icq发展历史

icq发展历史

ICQ:1996年,三个以色列人维斯格、瓦迪和高德芬格聚在一起,决定开发一种使人与人在互联网上能够快速直接交流的软件。他们为新软件取名ICQ,即“I SEEK YOU(我找你)”的意思。ICQ支持在Internet上聊天、发送消息、传递文件等功能。他们成立了Mirabilis公司,向注册用户提供互联网即时通讯(Instant Messenger, IM)服务。ICQ的使用用户快速增长(案例资料 TX-1),6个月后,ICQ宣布成为当时世界上用户量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。在第7个月的时候,ICQ的正式用户达到100万。1998年,ICQ被美国在线以2.87亿美元收购,此时其用户数超过1000万。

ICQ一经上市,迅速取得了广阔的市场,由于前景一片光明,所以同类软件迅速的跟进。因为其本身的技术并不复杂,所以很快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推出本土的IM软件,抢夺了市场。

以国内的腾讯QQ软件为例:腾讯QQ脱胎于腾讯OICQ,而OICQ就是国内最早出现的即时通信软件之一,软件最初的设计完全仿照ICQ,从内容、形式等方面完全照搬。出于国内首创,所以很快积累了大量的人气,用的人越来越多,最终占领了市场。 然而,和腾讯QQ相比,ICQ的安装垃圾和所传病毒远比QQ少,因此基本上属于绿色软件,而且ICQ的号码是完全免费的,注册申请也随时被接受,这和QQ的号码逐渐成为一种有价格的商品相比是难能可贵的。

ICQ本身的发展走了冤枉路,随着版本的更新,ICQ太庞大了,庞大到太多的功能几乎没有用到过,这些集成的功能大多数时候看来都只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大杂烩。而对于普通用户,这些大而无当的功能除了增加使用难度之外,别无他用。尽管美国在线AOL的AIM和ICQ整合以后,注意到这一点,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做出了调整,没有再推出大肆的扩展功能,做出了一个功能精简版的ICQ Lite版,但为时已晚。

如今的IM市场,形式大变,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。国内的市场上,腾讯QQ一人独占了半个市场,MSN抢夺剩下的1/4,仅剩的1/4,网易泡泡、新浪UC、Yahoo通等等还在拼个你死我活。虽然国外的市场上ICQ迄今为止还是占有了一定的份额,但微软处心积虑发布的MSN从XP版本开始,就与操作系统进行了无缝的结合,社会的风气逐渐向微软倾斜,历史似乎再次重演。

它可以让人通过电脑实时进行对话。当时谁都不会想到,正是这个小东西,给世界和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,并且为互联网行业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名词——即时通信(InstantMessenger,简称IM)。

ICQ是一款即时通讯软件,1996年,三个以色列人维斯格、瓦迪和高德芬格聚在一起,决定开发一种使人与人在互联网上能够快速直接交流的软件。他们为新软件取名ICQ,即“I SEEK YOU(我找你)”的意思。它支持在Internet上聊天、发送消息和文件等。

ICQ的历史

1996年,三个以色列人维斯格、瓦迪和高德芬格聚在一起,决定开发一种使人与人在互联网上能够快速直接交流的软件。他们为新软件取名ICQ,即“I SEEK YOU(我找你)”的意思。ICQ支持在Internet上聊天、发送消息、传递文件等功能。他们成立了Mirabilis公司,向注册用户提供互联网即时通讯(Instant Messenger, IM)服务。ICQ的使用用户快速增长(案例资料 TX-1),6个月后,ICQ宣布成为当时世界上用户量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。在第7个月的时候,ICQ的正式用户达到100万。1998年,ICQ被美国在线以2.87亿美元收购,此时其用户数超过1000万。

在1998年,美国在线(AOL)购买下ICQ以后推出更多功能的99a、99B、2000等版本,但同时于ICQ内加插了广告。内建了搜索功能使软件变得臃肿,加上不太受欢迎的广告栏,且MSN Messenger、SkyPE等软件推出,令使用ICQ的人有下降的趋势。后来Mirabilis公司推出了简化版的ICQ lite,只含有ICQ最基本的功能。

2005年2月7日ICQ 5发布。不久,ICQ与香港电讯盈科合作推出Netvigator ICQ 5,除了部份界面的文字被翻译成粤语外,更加入多项切合香港网民使用习惯的新功能。

2010年1月19日ICQ 7发布。不过,官方版本不再支持繁体中文。在画面上,排版更像 MSN8 的设计,而且可以与Facebook等交友网站消息互通 及 汇入各电邮地址的通讯录,所以较之前一直以来的版本更用户化。

2010年4月29日据国外媒体报道,AOL和俄罗斯投资公司Digital Sky Technologies周三联合宣布,双方已达成协议,DST将以1.875亿美元收购AOL旗下ICQ业务。

2011年11月15日新版ICQ官方免费iPhone及Android App发布。加入类似WhatsApp及MSN的用法及功能,启动后就不用每次登入,长期在线,用法类似SMS或WhatsApp。由于 ICQ 突然发布了手机程序,迅速引起了大量用家的注意,并有不少用家重新再使用 ICQ。

因特网的发展史

互联网设备发展史

国际互联网,始于 1969年的美国,又称因特网,是全球性的网络,是一种公用信息的 载体, 是大众传媒的一种。 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, 即广域网、 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。 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 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(LAN 、城市规模的区域网(MAN 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(WAN 等 等。

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、 高速率专用线路、 卫星、 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 学、公司、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。

因特网的发展史

中国互联网发展史分为几个阶段

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

第一阶段为1986.6-1993.3是研究试验阶段 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net联网技术,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。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,而且仅为少数高等院校、研究机构提供电子邮件服务。

第二阶段为1994.4至1996年是起步阶段 1994年4月,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互联网,实现和internet的tcp/ip连接,从而开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务。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。之后,chinanet、cernet、cstnet、chinagbnet等多个互联网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继启动,互联网开始进入公众生活,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。1996年底,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已达20万,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。

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快速增长阶段 国内互联网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。增长到今天,上网用户已超过一亿。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,截止到2005年7月的第1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,我国共有上网计算机约4560万台,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670万台,拨号上网计算机2070万台,上网用户约10300万人,其中专线上网的用户人数为2970万,拨号上网的用户人数为4590万

因特网的发展史

(177)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仅允许本站作者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  联系我们

    邮件:邮件:kez888@sina.com

   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13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    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