赠刘景文宋苏轼 赠刘景文采莲曲古诗

赠刘景文宋苏轼 赠刘景文采莲曲古诗

赠刘景文采莲曲古诗

1、《赠刘景文》是苏轼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。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。此诗前半首说“荷尽菊残”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,后半首通过“橙黄橘绿”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,乐观向上,切莫意志消沉。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,托物言志,意境高远。

作品原文

赠刘景文

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。

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。

2、《采莲曲》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,这首以写意法,表现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,诗人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,若隐若现,若有若无,使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,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。

作品原文

荷叶罗裙一色裁,芙蓉向脸两边开。

乱入池中看不见,闻歌始觉有人来。

赠刘景文宋苏轼

山行赠刘景文古诗全文

《山行》全文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唐.杜牧
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深处有人家。
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

译文:

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,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。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,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。

《赠刘景文》全文:

           宋.苏轼
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。
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。

译文:

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,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。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,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。

赠刘景文宋苏轼

于丹赠刘景文古诗全文及解释

         赠刘景⽂   苏轼

  荷尽已⽆擎⾬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。

  ⼀年好景君须记,正是橙黄橘绿时。

 译⽂:

  荷花凋谢连那擎⾬的荷叶也枯萎了,

 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⽃霜。

  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,

  那就是橙⼦⾦黄、橘⼦青绿的时节。

  这⾸古诗是写秋末的景⾊,第⼀句以荷败、菊残,写出了秋末的特征。接下来诗⼈以橙⼦的⾦黄与橘⼦的青绿,把深秋的景⾊点缀得⾊彩鲜明⽽富有⽣⽓。诗⼈在此⼀反悲秋的调⼦,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。“擎⾬盖”指荷叶。第⼆⾏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⽓概。

赠刘景文宋苏轼

赠刘景行宋苏轼

赠刘景文

苏轼 〔宋代〕

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。

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。

译文

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,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。

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,那就是橙子金黄、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。

赏析

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。诗的前两句写景,抓住“荷尽”、“菊残”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。“已无”与“犹有”形成强烈对比,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。后两句议景,揭示赠诗的目的。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,但也有硕果累累、成熟丰收的一面,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。诗人这样写,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,虽已青春流逝,但也是人生成熟、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,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,乐观向上、努力不懈,切不要意志消沉、妄自菲薄。

苏轼的《赠刘景文》,是在元祐五年 (1090)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。《苕溪渔隐丛话》说此诗咏初冬景致,“曲尽其妙”。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,所咏却是深秋景物,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。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,但实际上,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。因为在作者看来,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,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。而橘树和松柏一样,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。

赠刘景文宋苏轼

赠刘景文古诗全文的意思

《赠刘景文》苏轼 

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。

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橘绿时。

译文

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,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。

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,那就是橙子金黄、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。

赠刘景文宋苏轼

(31)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仅允许本站作者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  联系我们

    邮件:邮件:kez888@sina.com

   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13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    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