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画了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谁画的

谁画了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谁画的

清明上河图是谁画的

张择端(约1085年—1145年),字正道,又字文友,东武(今山东省诸城市岔道口村)人。活跃于北宋晚期。[5]

少年时在家乡潜心读书、画画,青年时期到京城汴梁(今河南省开封市)游学,后改工绘事,因画艺精湛得徽宗赏识,于北宋崇宁元年(1102年)经考试被选入翰林图画院,成为宫廷画家。

谁画了清明上河图

清明上河图的原图作者

张择端(1085—1145年),字正道,汉族,琅琊东武(今山东诸城)人,居住于东京(今河南开封)。北宋画家。

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,专攻界画宫室,尤擅绘舟车、市肆、桥梁、街道、城郭。后“以失位家居,卖画为生,写有《西湖争标图》《清明上河图》。存世作品有《清明上河图》《金明池争标图》(尚存争议)等,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。

清明上河图全景图作者是谁

张择端,字正道,南北宋之交的画家,东武(今山东诸城)人。《清明上河图》是张择端在宋徽宗朝任朝翰林画院画史时所作。这幅长卷为绢本,淡着色,画幅高24.8厘米,长528.7厘米。它是一幅用高度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,通过对市俗 生活的细致描写,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升平时期的繁荣景象。

《清明上河图》

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《清明上河图》,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。它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,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,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。

谁画了清明上河图

清明上河图是哪年画的

        公元1111年至1125年《清明上河图》是我国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画。

        该画高255厘米,宽525厘米。描绘的是当时京城汴京近郊社会各阶层生活景象,生动真实,是一幅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优秀风俗画。《清明上河图》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。

冯骥才的清明上河图送给了谁

送给一位美籍华人。

冯骥才:我与《清明上河图》的故事里描写到:

一天,我的邻居引来一位美籍华人说要看画。据说这位来访者是位作家。我当时还没有从事文学,对作家心怀神秘又景仰,遂将临摹中的《清明上河图》抻开给她看。画幅太长,画面低垂,我正想放在桌上,谁料她突然跪下来看,那种虔诚之态,如面对上帝。使我大吃一惊。像我这样的在计划经济中长大的人,根本不知市场生活的种种作秀。当她说如果她有这样一幅画,就会什么也不要。我被深深打动,以为真的遇到艺术上的知己和知音,当即说我给你画一幅吧。她听了,那表情,好似到了天堂。

艺术的动力常常是被感动。于是我放下手中画了一小半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第二天就去买绢和裁绢,用红茶兑上胶矾,一遍遍把绢染黄染旧,再在屋中架起竹竿,系上麻绳,那条五米多长的金黄的长绢,便折来折去晾在我小小房间的半空中。我由於对这幅画临摹得正是得心应手,画起来很流畅对自己也很满意。天天白日上班,夜里临摹,直至更深夜半。嘴里嚼着馒头咸菜,却把心里的劲儿全给了这幅画。那年我三十二岁,精力充沛,一口气干下去,到了完成那日,便和妻子买了一瓶通化的红葡萄酒庆祝一番,掐指一算居然用了一年零三个月!

此间,那位美籍华人不断来信,说尽好话,尤其那句“狠不得一步就跨到中国来”,叫我依然感动,期待着尽快把画给她。但不久唐山大地震来了,我家被毁,墙倒屋塌,一家人差点被埋在里边。人爬出来后,心里犹然掂着那画。地震后的几天,我钻进废墟寻找衣服和被褥时,冒险将它挖出来。所幸的是我一直把它放在一个细长的装饼干的铁筒里,又搁在书桌抽屉最下一层,故而完好无损。这画随我又一起逃过一劫。这画与我是一般寻常关系吗?

此后,一些朋友看了这幅无比繁复的巨画,劝我不要给那位美籍华人。我执意说:“答应人家了,哪能说了不算?”

待到1978年,那美籍华人来到中国,从我手中拿过这幅画的一瞬,我真有点舍不得。我觉得她是从我心里拿走的。她大概看出我的感受,说她一定请专业摄影师拍一套照片给我。此后,她来信说这幅画已镶在她家纽约麦哈顿第五大街客厅的墙上,还是请华盛顿一家博物馆制作的镜框呢。信中夹了几张这幅画的照片,却是用傻瓜机拍的,光线很暗,而且也不完整。

1985年我赴美参加爱荷华国际笔会,中间抽暇去纽约,去看她,也看我的画。我的画的确堂而皇之被镶在一个巨大又讲究的镜框里,内装暗灯,柔和的光照在画中那神态各异的五百多个人物的身上。每个人物我都熟悉,好似“熟人”。虽是临摹,却觉得像是自己画的。我对她说别忘了给一套照片做纪念。但她说这幅画被固定在镜框内,无法再取下拍照了。属于她的,她全有了;属于我的,一点也没有。那时,中国的画家还不懂得画可以卖钱,无论求画与送画,全凭情意。一时我有被掠夺的感觉,而且被掠得空空荡荡。它毕竟是我年轻生命中整整的一年换来的!

未完成的小半卷《清明上河图》,如今静静地躺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大树画馆的展柜里

现在我手里还有小半卷未完成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在我中断这幅而去画了那幅之后,已经没有力量再继续这幅画了。我天性不喜欢重复,而临摹这幅画又是太浩大、太累人的工程。况且此时我已走上文坛,我心中的血都化为文字了。

写到这里,一定有人说,你很笨,叫人弄走这样一幅大画!

我想说,受骗多半缘自于一种信任或感动。但是世上最美好的东西不也来自信任和感动吗?你说应该守住它,还是放弃它?

我写过一句话:每受过一次骗,就会感受一次自己身上人性的美好与纯真。

这便是《清明上河图》与我的故事。

谁画了清明上河图

(27)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仅允许本站作者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  联系我们

    邮件:邮件:kez888@sina.com

   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13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    关注微信